他,一生只有一个信念——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奉献终身。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,业内人都称他为“钢铁院士”。
1943年,高中毕业后,崔崑历经81天,辗转数千里,离开战乱的沦陷区到大后方求学。1944年,崔崑考取当时内迁到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,决心以实业救国,“国家需要什么,我就学习什么”,最终他选择机械专业。1948年,大学毕业之后,崔崑选择留校任教。20世纪50年代初,新中国的建设急需培养专门人才,崔崑远赴东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,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钢铁先进技术。1958年,崔崑前往著名的莫斯科钢铁学院,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。
留学期间,看到苏联发达的工业水平,崔崑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我国的合金钢系统搞上去。回国之后,无论是监控盐浴炉内的温差还是到各单位试用新钢种,崔崑都亲力亲为。他负责研制的国产模具钢制成的模具,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还打破了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,198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。
2006年下半年,崔崑开始搜集资料着手写书,最终在2012年完成了《钢的成分、组织与性能》一书。作为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“百科全书”,这部书花费了崔崑的全部心血,从参考文献来看,书中引用的文献最早为1926年,最新为2011年,他翻阅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相关书籍。为完成200万字的艰巨工程,崔崑自学电脑,亲自收集每一份文献,编辑每一张图片。
出于身体的考虑,他的学生曾晓雁曾建议他写完上集就先出版,然而,崔崑坚持全部写完再出版,“崔老师觉得不全部写完会害了读这本书的人”。于是,崔崑克服一切困难,用6年将这本著作出版了。崔崑很重视读者的反馈,有空便上网看看买家的评价。如今,已经92岁高龄的崔崑,决定对这部专著进行修订。他说,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,不断追求新知。
崔崑心里总装着别人,唯独没有自己。不舍得把穿了30多年的破洞衬衫扔掉,却舍得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给寒门学子。2013年,为了帮助华中大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,崔崑和夫人朱慧楠、女儿崔明玲共同捐资420万元,在校内设立了“勤奋励志助学金”,受助学生每年获得8000元。以崔崑家里的积蓄,这笔助学金无法一次性捐出,但是他执意要将全部积蓄捐出来,有一点结余就捐一点。
除了心系寒门学子,崔崑对校内老同志也无私地奉献着。2016年,崔崑和夫人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轿车,为校内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交通应急服务,平时自己用车时也按照学校规定提前约车并坚持自掏腰包:“我们受党教育这么多年,如果公家的车私用,心里会感到不舒服。”(记者 夏静)